新时代大庆这样回答“铁人三问”-ag凯发

浏览量:3677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19-10-16 【字号: 】

一张泛黄的报纸,把我们带回激情如火的年代。那是1964年4月20日,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《大庆精神 大庆人》。大庆油田,以及那场发生在松嫩平原的石油大会战,第一次走进人们视野。

时光飞逝,岁月留痕。

共和国不会忘记:三年会战,大庆油田不仅让中国摘掉“贫油”帽子,而且提供着当时全国51.3%的原油产量,在国家最困难时刻保障了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行。

共和国不会忘记:自1976年起,大庆油田连续27年保持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;自2003年起,又连续12年保持年产原油4000万吨以上,有力维护着国家能源安全。

共和国不会忘记:气吞山河的铁人精神,是铁人王进喜纵身一跳、用身体搅拌泥浆的英雄场景,更是那“宁肯少活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铮铮誓言……

当年王进喜率井队从西北来到大庆,一不问吃,二不问住,连珠炮似的问道:钻机到了没?井位在哪里?这里钻井的最高纪录是多少?

今年是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。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指出,“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,大庆精神、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希望大庆油田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大力弘扬大庆精神、铁人精神,不断改革创新,推动高质量发展,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、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,为实现‘两个一百年’奋斗目标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!”

我们走进这里,带着感叹再次发出“铁人三问”,现场聆听大庆回答。

钻机到了没——

随叫随到!而且智能化操作,钻机下方铺轨道,液压缸动力驱动顶着钻机向前“自走”,井队搬家如履平地;“一趟钻”给钻头装上“眼睛”,地下可自动拐弯绕过障碍物,在几千米地下深部1米厚的油层内穿行,指哪打哪。

钻井不仅智能化,而且全过程体现环保理念:为防止地下受到污染,工人们在施工地段铺上多层防渗布;作业中含油污泥处理后再循环利用,泥铺路或垫井场,油回收,水再回注;作业结束把草籽撒在作业面上,让地面复绿。

当年,“头顶青天一顶,脚踏荒原一片”,打井粗放拼速度;如今,矿区内生态作业、绿色发展,渠渠相通,湖湖相连,草木葳蕤,作业井掩映其间,“井在绿中,绿在城中,城在水中”,处处蕴藏着勃勃生机。

井位在哪里——

在海拉尔,在塔里木,在四川盆地……今日大庆,产能空间已不再局限于松嫩平原,勘探范围扩至黑龙江全境、内蒙古海拉尔、吉林延吉等9个盆地,近年来还通过中石油内部矿权流转,进入新疆塔里木盆地、四川盆地。现在,大庆油田登记探矿权面积已达8.7万平方公里。

在蒙古国,在伊拉克,在南苏丹……新时代大庆人乘着“一带一路”东风,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,把业务拓展到26个国家和地区,覆盖中东、中亚、亚太、非洲、美洲等五大区域,实现了铁人王进喜“把井打到国外去”的夙愿。2018年大庆油田实现油气产量当量4167万吨,其中海外原油权益产量达617万吨。

这里钻井的最高纪录是多少——

铁人当年率队的1205钻井队又创新纪录,截至8月9日,钻井总进尺突破300万米,相当于钻透339座珠穆朗玛峰。

这些纪录与成就,靠的是日益增强的“技术内核”。大庆油田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破解发展难题。从自喷采油,到用注水技术把油“挤”出来,再到用化学剂把油从岩层孔隙里“洗”出来,陆相油田开发技术始终处于国际领先,先后捧回3个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。目前,大庆油田已研发出以提高采收率技术为代表的一整套核心主导技术,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%,高出国外同类油田10到15个百分点。在采访中,大庆人从管理团队到科研人员、普通职工都充满自信。

进入新时代,大力弘扬大庆精神、铁人精神,大庆人正在用最新科技和有效机制推进“大庆底下找大庆”“大庆外围找大庆”,力争实现百年高产稳产目标。近日,大庆油田再传捷报:今年前三季度,大庆油田完成国内外油气产量当量3250.32万吨,其中国内原油产量2322.39万吨,天然气产量32.41亿立方米,均超额完成运行计划。(记者 王一彪 费伟伟 吴齐强 孙振)

相关新闻:
网站地图